民國 108 年 9 月 27~ 28日(五/六)
大板根森林溫泉渡假酒店
(新北市三峽區79號 02 2674 9228)
政府各機關單位、登山社團專業人士及各級學校教師、大專院校學生等優先一般社會大眾次之待正式研討會議程確認後,由辦理單位於研討會一個月前邀請與會人士並提供公開報名機會
在政府宣示「去黑山」邁向開放山林的政策後,獲得登山界極大迴響,單一申請窗口、非傳統路線申請機制、制定登山安全須知喚起登山者自律、適當劃分搜救權責等作法,適當調和登山自由、登山隊自律、山域管理間的諸多課題,為登山 發展帶來新的契機!
然而,目前仍有許多待解決的課題,需要進一步研討改善,諸如地方原有的登山自治條例該如何修訂;登山保險的內容,是否仍符合登山者的實際需求;如何結合官方、民間的搜救能量,並搭配合適的權利義務關係(是否進行公權力委託?),或者建構第三方留守機制,扶植民間留守搜救產業,從實質面提升搜救效率,亦是目前政府、民間共同關注的議題。就登山安全實務而言,若有一版官民共同認可的登山安全注意事項或須知(非法規),可以每年依照實務發展逐年 公告更新內容,對於登山安全的建立應有重要作用。
本子題可以探討的面向包含:登山留守、搜救費負擔、登山安全規範與相關登山法規 山域活動之管理、登山安全配套機制。
教育部體育署透過全國登山日及小百岳活動,帶動全民登山已有一定成效,步道串連運動已從民間倡議,逐漸變成政府政策的一環,國土規劃也首次以「綠道」的概念,嘗試連結都市-里山-高山,並喊出「我家門口就是登山口」的口號,以深化「走路文化」。登山運動是可以讓走路文化走得更遠、爬得更高,而走路文化有機會讓都市環境變成登山的訓練場域,有利於登山活動的推廣,二者可以相輔相成。
步道串連的內涵已經從硬體的銜接,轉變為文化的連結,如何透過里山文化深化高山文化,加強山岳旅遊的國際競爭力,值得進一步探討。在個人運動載具便利的今日,若能在平日休閒、運動,甚至通勤的時候,在導航的規劃路線中,每日有一段步道行程,並透過載具記錄里程、燃燒卡路里,以喚醒每日健行的熱情,那步道便有機會成為都市裡的「戶外健身房」,而昔時的越嶺道健行也有機會取代迂迴的車程,讓健行變成通勤的一部分,真正落實綠色交通的理想,讓步道融入都市生活中。
山徑越野跑以極輕快、短時程、高體能等面向,異於傳統登山方式體驗山岳環境,在先進國家帶動極限運動及國際觀光的熱潮。此一極限運動的推廣,對於登山體能技術的深化,山徑設施基準的建構,均有正面的影響。然而,國內各界在面對此一新型態的運動,仍有諸多質疑。我們應該以樂觀態度面對質疑,審慎歸納出適合台灣山區的山徑越野跑模式,化解質疑為發展動力。
本子題可以探討的面向包含:步道規劃與政策、山屋及步道設施、步道資訊系統、戶外健身房、設施發展願景。
國內山域嚮導授證辦法修訂後,除了原有的登山嚮導外,另外增設溯溪、攀岩、雪攀等專項科目的嚮導,政府及民間專業社團努力在技術面向訂定專業考核標準,培育山域專業人才,對於國內登山的長期發展具有一定助益。惟專業證照必須有產業作為支持以產生需求,才能永續發展下去,目前登山運動產業與觀光業,分別受到國民體育法與觀光發展條例不同法系的規範,在實務上發生諸多問題,在管理法制上值得深入研討,對於山域嚮導公司應給予明確的法律定位,或者透過獎助機制健全登山產業的產業鍊,讓專業嚮導有出路!
溯溪嚮導增設後,對於溯溪技術的標準化,以及溯溪安全的確保具有相當的助益,但國內對於溯溪場域的管理仍呈現意見分歧的狀態,短期內要解決場域管理的課題並不容易,或可單純從溯溪活動對於場域安全的風險管理入手,先探討場域安全管理的技術問題,再從環境倫理的角度,重新檢視溯溪者應有的環境素養,或許能適度解決現有的發展困境,讓台灣的好水可以培育更具本土特色的戶外活動。
本子題可以探討的面向包含:登山產業、山域嚮導、山岳旅遊、溯溪場域、山野運動多元化。
登山活動具有一定的風險,從「山野教育」著手,讓國民充分認知山域特性與風險,是落實登山安全最根本的作法。登山活動已從早期的「攻山頭」,轉變為強調多元體驗的「精緻登山」,山域活動也從傳統的健行,逐漸發展出溯溪、越野跑、樹攀等型態,走向多元化的型態,對於銀髮、女性、親子等不同族,亦有專項技能的發展,每一個專項技能的發展都有深入研討的可能性。登山活動也是體育旅遊的一環,也可以善用政府補助體育旅遊的資源,從體育的角度發展登山活動。
近年來,運動健復、運動醫學逐漸引入登山學的範疇,讓登山從「有傷筋骨」的污名中脫困,只要有合適的肌力訓練、事前暖身、事後恢復,登山不但不會傷身,反而是強身、健身的絕佳途徑。如何運用都市中健身房、運動中心或學校的體育設施的資源,強化登山基礎體能的訓練,並給予正確保健觀念,是未來強化登山人體質的最佳途徑。
山野教育包含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二個面向,教育內容必須面對山域活動多元發展的事實,無痕山林的理念也必須與時俱進。現有教育體系資源如何連結民間專業登山團體資源,共同合作達成全面教育的目標,是目前的核心課題。
本子題可以探討的面向包含:無痕山林(LNT)、各類登山技能(山徑越野跑、溯溪、攀岩、雪攀)、特定族群登山(銀髮族、親子、女性)、登山教材、山野教育、登山運動建復、登山醫學、體育旅遊。
2019/7/10
2019/8/10